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导航>网上展览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征文活动优秀故事选登(三)(一)

2018-10-07

展览回放
爱上图书馆

文/朱启娴

        1958年我13岁,刚上初中,为了满足我爱读书的要求,我父亲就把我带到他们厂的图书馆。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管理员将图书上架、下架,编号、整理目录、修理破损的图书等,换来的是我可以任意借书看。从此我就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后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图书馆都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没有借书证就将工作证押在图书馆,利用晚上工余时间在图书馆看,经常是看到图书馆下班关门,才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书恋恋不舍地离开。读书使我认识了社会,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爱读书,终身学习也是我教育孩子们的重要内容。直至我退休后,无论住在什么地方,每天去的最多的地方、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图书馆。现在,北京首都图书馆、石景山图书馆等都留有我曾经借书的记录。我从心里觉得,图书馆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每天我迈着轻松的步伐,朝着图书馆走去,心里都感到格外愉悦,感觉到它就像黄山上那棵高大挺拔的迎客松一样,伸出长长的臂膀迎接我,说:亲爱的读者朋友,欢迎你。
        步入老年后,我到天津市东丽区定居,就更有充足的时间泡图书馆了。东丽图书馆虽然不大,但环境优雅,里面的工作人员从上到下都是那么和蔼可亲,每天进出馆时,门口的保安人员都是立正,用注目礼迎接、欢送每一位读者。而他们的馆长,无论是在馆内还是在馆外,碰到你时都是亲切地问候,平和地交谈。里面的工作人员更是都笑脸相迎、笑脸相送,来时一句“您来了!”,走时一句“您慢走!”亲切的就像与家人打招呼一样。都是那么的温馨,像细细的春雨一样悄悄滋润着我的心田。
        图书馆既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展现其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窗口,彰显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形象,同时还是人民了解历史文化,接收当代世界风云,启迪人民心智的教育场所。我国于1909年9月9日(清宣统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清政府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的奏折,筹建了京师图书馆,他调集了全国许多地方的书作,作为基本馆藏,这就是现在我们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它的建筑的身影现在仍留在北京首都图书馆的正面墙上的入口处。
        首先图书馆巨大的藏书就像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它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社会,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它包含了古今中外人类所有的文化文明。它又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器一样,慷慨地向每一个读者倾其所有,把知识像电流一样输送到每个读者的心田,激起人们努力读书的强烈愿望、树立永远奋发向上的坚强意志。远的不说,就近期看过的《生命中的兵团》一书,这是一部震撼生命的著作,捧着厚厚的书籍,我久久不能放下,我的心被那史诗般的黑龙江建设兵团的人和事深深地撼动着。书中记录的那一幕幕场景,都是亲临现场的人亲自讲述的。且不说那难以想象的艰苦的生活条件和那超出人体所能承受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就说他们一边要屯垦种地养活自己,一边还要卫戍边境,他们是非武装军人,在那前苏联百万侵略大军积聚在边境时,在那世界最先进的战车王——T26型坦克面前,与之面对面对峙的竟是兵团一个个手无寸铁的知识青年们,这些与我同龄的人,他们高高挺起胸膛,以用生命铸成的钢铁长城来捍卫祖国,捍卫人民。他们以担架队的编制率先冲上阵地。从书上我看到了在炮火纷飞中他们那年轻的身影。我深深地感到,今天我们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即安稳又物质丰厚的和平年代里,不可忘记那些曾经奋斗在祖国最北疆的知识青年们,他们将他们的青春年华奉献在那里,他们将他们年轻的生命奉献在那里。
        又如读过的《马寅初传》,我被他那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自己认准的真理——节制人口,计划生育——面对任何坎坷、迫害都坚挺的坚持,决不低头的钢筋铁骨精神所折服。而读过《吴敬链传》后,我又被顾准、孙冶方、吴敬琏等人的事迹所折服。这些共产党早期的政治经济理论家,不仅创建了中国计划经济体系,在他们生命进入中年和晚年之后,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又不得不回过头来以更大的道德勇气和舆论武器对那个他们曾经亲自参与构筑的无比顽固的计划经济体系进行毁灭性的推倒,重新在古今中外的人类史、社会史、文化史、宗教史中艰苦跋涉,孜孜以求地探索商品生产和价格规律的真理,为改革开放,为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辟航线。
        我深深地感到:书籍可以改变人生,它是人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它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它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走进东丽图书馆,传统的纸质印刷的书籍、各种期刊、报纸摆满了书架,这些都是免费借阅的。为了将全市的图书流通起来,还新增加了全市图书馆通借通还的借阅室,并且还有就像银行外的取款机一样,24小时都可以还书的无人还书机。就是读者因故耽误了还期,也免去了罚款之说,完全人性化了。
        随着我国向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强国、人工智能化迈进,这里就像一座高科技殿堂一样。例如不但在电子阅览室里摆放着近百台计算机供读者上网,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随时登录、阅读、下载的不仅有“东丽文化云”还有“国家公共文化网”、“国家数字文化网”、“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等网络。在这里面可以查阅到你在本地图书馆暂时借不到的书。而且在一楼大厅、二楼期刊阅览室门口、五楼图书借阅室门口都摆放着大数据云屏数字图书借阅机,客户终端只要用智能手机就可以下载看或者听你所需要的书。这一科技与阅读的结合,使人手一个的智能手机里的“微书房”软件功能变成了“掌上图书馆”,使人们感到阅读越来越方便了。我从中下载了很多书,例如汇集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历次报告中引用的经典典故的《平易近人》一书,习近平主席生动形象的比喻, 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他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进治国理政的伟大思想和他复兴中华民族之文明的精神及他奋力将我们中华民族耸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之上的决心,结合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会议上的讲话报告,我更加充分领略了习近平主席那精辟的语言技巧及强大的语言震撼力量。
        读完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卢勤的《卢勤谈如何爱孩子》后,我也下定决心,向卢勤学习,将我的余热无私地献给孩子们,在辅导孩子们打门球的志愿活动中我克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不但教他们如何打好球,而且要求他们做一个文明有礼的门球运动员,在各方面全面培养、教育他们,使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下载的听书还有《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经典名著。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躺在床上,从耳机里传出播讲员那用不同的声调、音色、强弱、快慢的语句模仿着书中不同人物和不同场合的声音,讲授着不同的事物,将书中的场景展现在我的面前,我总是情不自禁的也进入这情景之中,我品味着书中人物那跌宕起伏的命运,我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的人生情感,不由地从心里佩服作者列夫·托尔斯泰那高超的思想境界,那登峰造极的写作艺术,那炉火纯青的语言描述技巧,他真不愧是世界顶级的大文豪,太伟大了。沉侵在这极大的享受中,真比听一场音乐会还过瘾。
        听完《卡内基自传》,我懂得了阳光快乐的个性比任何财富更有价值。
        另外我还下载了《鲁滨逊漂流记》、《老人与海》等许多世界经典著作。
        图书馆是永久学校,这里还特意为少年读者们安装了一台“VR 教学一体机”,它里面安装了包括建筑、天文、动物等二十多项不同内容的一千八百多种教学模块,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模块立体地全方位地调出他所要了解的事物的视觉图面,可以从任何不同的角度更加细致地观看,体验、认知、了解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比逛博物馆条件还优越。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的发展,当今的图书馆已经不是只停留在借阅图书的观念上了,它集阅读、学习、科研、写作、查阅等多功能于一体。它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中心,更是传播、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场所,它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富强和文明。
        深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主席提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广大普通老百姓都已经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在这好日子里,我们在精神上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随着当今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就连我们老年人也每人都有手机,所以掌握电脑知识、学习电脑操作是大家迫切的期盼,东丽区图书馆老年人零起步电脑培训班又像及时雨一样开班了。
        培训班里学员基本都是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些已经退休20余年的老医生、老教师、老作家、老工程师、老工人、农民们……老师反复讲解,手把手地亲自教授。学员做笔记跟不上,主讲老师就将她的教案整理,归纳成文后,老师们加班一篇篇复印出来,最后装订成册。一本本精致的《电脑基础知识》学习讲义及时免费地发送到大家手里,而且还做成课件发在学员们的手机上,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甚至于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是首次接触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拼音,虽然他们学习热情非常高,但毕竟年龄不饶人,记忆力极差,一个知识点需要老师们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手把手地反复教授,好容易学会了,但一离开老师,刚刚学会的那点东西又忘得一干二净,这就使得培训班的老师们忙不应求,见此,我有了想法。
        我因学习早,掌握了用搜狗汉语拼音法输入汉字,我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将我先前学的一点知识及我自己的学习经验、体会,辅导、传授给那些刚刚步入电脑学习的同学们,于是在学习班老师的鼓励下,我不但成为志愿者,而且还将我的学习经验、体会,整理总结成文《老年人巧学电脑汉语打字》,培训班的老师将其打印出来,又复印了多份,发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为了加快学员们掌握汉语拼音,在培训班老师的配合下,我采用以前我曾做老师时的教学经验,又在课堂上以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一起高声诵读,要求他们眼睛看着前面大屏幕上打出的字母,手指在空中写画着,嘴里随着我一遍一遍地大声读着:“B P M F,D T N L……,”同时脑子想着,心里记着。接着让他们在纸上一遍一遍地默写,然后又教他们在电脑上打出这些字母来,最后利用搜狗汉字输入拼音的特点——只需打词汇的声母即可,很快他们就掌握了。看到他们能成功地打出一个个汉字来,并且能够打出“感谢党和国家给我们创造这么好的条件”、“谢谢老师们,你们辛苦了!”这些语句来。看到他们这些由衷的话语,我感到很欣慰、很快乐,暗暗地享受着送人玫瑰后手有余香的幸福感。更值得欣慰的是,更多的志愿者涌现出来。在培训班里,会的主动教不会的,先学会的立即就教暂时还没学会的,志愿者就像大花园里的百花一样盛开。
        图书馆云集着各种大师。除了经常不定期地开办计算机学习班外,还有各种有关写作、诗词、摄影、健康知识等讲座和活动。在计算机学习班里,我在老师们的耐心教授下,我的电脑操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我的业余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书馆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幽静写作环境的地方,许多老诗词写作者及一些业余写作者都喜欢在这里写作,往电子邮箱里投稿,我到老年后喜爱上写作,在这里,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聚精会神地将我的所思所想随心所欲地倾诉在键盘上,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每当有想不起来词、字,工作人员就像活字典一样随时帮我推敲、查找,如遇到计算机上不会或不懂的问题,就更不在话下了,年轻的老师们当即就可以帮我解决了。
        每当我写完一篇拙文,他们都精心地帮我修改,经过他们精雕细琢后,立即就变成一篇像行云流水一样的精美小文,而且他们还不断地鼓励我,激励我,并尽力帮我发表及参加各种征文活动,我的文章也被全国性期刊杂志发表。在参加在天津市举办的第十三届全运会的征文中,没有想到,我的《全运会寄情》一文竟获得了一等奖,当手捧着大红证书时,我心里非常激动,它激励着我再接再厉。感谢你们,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荣誉只有我的一半,另一半是属于你们的。以后我又在东丽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厉害了 我的国”主题读书活动中,我的一篇《厉害了 东丽图书馆》荣获一等奖。还有经东丽区图书馆推荐,我又荣获2017年度“津城悦读之星”荣誉称号。
        退休后,为纪念我国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了揭露日本当局篡改历史,否认侵华事实,我拿起笔,历经十年,客服了巨大的困难,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在众多人的帮助下,将我的前辈们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过的流浪、逃亡的悲惨生活及先烈们流血牺牲的革命事迹记录下来。我写了一本近32万字的长篇处女作《天各一方》传记型小说,并自费编印成书,回顾历史、不忘国耻、缅怀先烈、开创未来。尽管此书比较拙劣,但我用文字告慰了老一辈人在地下的灵魂,也用文字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用任何谎言也掩盖不了的罪恶历史事实。
        我的这本书也被东丽图书馆作为读者作品收藏。
        每当看到我的小文发表,印在纸上,我的心里都充满了幸福感,我的夕阳生活更加火红,而且那光辉耀眼的红霞就像我的梦想一般在向我招手。
       我对图书馆越来越心驰神往,只要一踏进图书馆,我立即就感到好像又穿越时空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年轻的学生时代,我就像知识殿堂里的一位朝拜者,在那里流连忘返,汲取着知识的力量。少年读者在这里健康茁壮地成长,中年读者在这里充电、加油,老年读者在这里总结人生的经历,人民在这里孕育着金色的希望,民族在这里构造着伟大的复兴之梦,共和国在这里积蓄着坚不可摧的力量,全球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在这里构建着世界新格局。
图书馆就像一位睿智的大师,他敞开胸怀,展开双臂:到我这里来吧,亲爱的人们,我热烈地欢迎你们!
        让我们积极投入到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提高全民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活动中,全力响应十九大号召,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进一步取得重大进展,在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鼓舞下,迈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征程,跨进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努力拼搏,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