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导航>网上展览

【数字化文化传播与服务】|《贯彻新思想,创造新辉煌——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展

【数字化文化传播与服务】|《贯彻新思想,创造新辉煌——全..

2023-02-1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22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特别策划了“贯彻新思想,创造新辉煌——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more+

【线上展览】|

【线上展览】| “明月照古今——中秋饮食文化展

2025-10-06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人们最真挚的情感寄托与文化记忆。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古人以最圆的明月寄寓团圆的心愿,这一习俗世代传承,逐渐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节日文化。
       中秋节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祭月仪式。《周礼》中已有“中秋夜迎寒”的记载,周代时便有帝王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传统。到了唐宋,中秋节逐渐走入百姓生活,不仅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相结合,增添了浪漫色彩,也因“月圆”之意被赋予了“人团圆”的情感寄托。明清以后,拜月、赏月、阖家团聚更成为中秋的节日核心。2006年,中秋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饮食文化是中秋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月饼原为祭月供品,明代以后逐渐固定为中秋节必食之物,并成为象征团圆的食品。广式、苏式、京式、潮式、滇式等月饼流派纷呈,各具风味,既体现了地方特色,也反映了节日文化的多样性。除了月饼,柚子、西瓜、石榴、南瓜、芋头、螃蟹、鸭子等时令食材也被赋予吉祥寓意,构成了各地中秋餐桌上的独特景致。人们在与家人共享美食时,不仅追求口腹之乐,更寄托着对健康、富足、团圆的美好愿望。
       饮食,是文化的容器,也是情感的纽带。值此中秋节来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明月照古今——中秋饮食文化展”,邀您一同品味穿越时空的中秋滋味,探寻唇齿之间绵延千年的文化记忆与人间情味。

more+

【线上展览】|

【线上展览】| “光辉路 奋斗红——新时代红色主题戏剧作..

2025-10-05

红色戏剧,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深刻的精神内涵,在中国文艺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以戏剧艺术为载体,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文艺的宣传教育作用,红色戏剧是备受苏区军民欢迎的一种文艺形式。红色戏剧运动在宣传党的政策主张、丰富军民文化生活、争取革命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文艺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创作资源。如今,红色题材戏剧作品仍然层出不穷,在这些作品中,红色故事被以富有时代感的方式重新讲述。“光辉路 奋斗红——新时代红色主题戏剧作品展”盘点了众多新时代创作的优秀红色戏剧作品,这些作品为天地传正气、为英雄铸形象,深情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重整河山、改天换地的革命奋斗史,是对党百余年奋斗史的一次深刻的历史回望,一份诚挚的心灵之约。

more+

【线上展览】|

【线上展览】| “共筑中国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

2025-10-0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从历史深处走来,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向未来迈进,唯有同心同德、携手并进,才能在时代浪潮中屹立不倒。这是历史镌刻的启示,更是时代发出的召唤——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休戚与共的生命线,是国家稳健前行的坚实基石,它承载着亿万同胞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更凝聚着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民族团结的意义愈发深远。它是文化长河的奔流不息,让各民族智慧在交流互鉴中汇成文明的巨浪;它是发展之路的坚实路基,让区域协调的车轮载着共同富裕的梦想前行;它是国家根基的坚固磐石,让56个民族的力量凝聚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共筑中国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展”,介绍了部分于2024年被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的事迹,邀您一同聆听这些闪耀的故事,在榜样事迹中感受团结的力量,在精神感召下汲取奋进的动力。

more+

【线上展览】|

【线上展览】| “为时代和人民放歌——新中国建设主题文学..

2025-10-01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学作为时代精神的折射,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它们以灵动的笔墨捕捉社会变革的脉搏,以深刻的洞察描摹人民奋斗的身姿,在时代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穿透时光的帷幕,这些作品承载着时代的重量。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以清溪村合作化运动为经纬,在稻菽千重浪中铺展农业变革的壮阔画卷,让土地的觉醒与农民的欢歌交织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序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将孙少安兄弟的命运嵌入改革开放的洪流,黄土地上的砖窑与城市的灯火交相辉映,书写出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搏击奋进的生命史诗。梅洁的《大江北去》聚焦南水北调工程背后的移民壮举,鄂西北的炊烟与千里输水渠共舞,用个体的奉献诠释国家工程的民生温度。从土地改革的破冰之举到改革开放的浪潮奔涌,从重大工程的民生温度到科技突破的硬核力量,这些文字以不同的叙事维度,串联起一部立体而厚重的新中国建设史诗。值此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为时代和人民放歌——新中国建设主题文学作品展”,带您穿越七十余年文学长河,从字里行间触摸历史的脉搏。

more+

【线上展览】|

【线上展览】| “生死时速——日常急救常识科普展”

2025-09-24

当意外猝然降临,每一秒都可能改写生命的轨迹。心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仅有4到6分钟,气管异物梗阻的窒息风险可能在数分钟内致命,看似轻微的烧烫伤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引发感染扩散的连锁反应……在医院之外的千万个日常场景中,急救知识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技能”,而是守护生命的“必修课”。从交通事故到突发疾病,从溺水窒息到食物中毒,紧急状况无处不在,而急救知识,就是在这些生死攸关时刻最有力的保障。学习并掌握急救常识,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是对每一个可能遭遇意外的生命的尊重。
       急救常识的普及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它如同守护生命的盾牌,既是对个体的保护,也是对群体的责任担当。“生死时速——日常急救常识科普展”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急救理论和急救的方法。让人们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同时,懂得对生命的敬畏不应止于袖手旁观,而是应该将知性之力转化为行动能力,共筑生命安全的长城。

more+

【线上展览】|

【线上展览】| “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九一八’事变中..

2025-09-18

1931年9月18日夜,爆炸声划破了沈阳宁静的夜空。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南满铁路铁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进攻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拉开了长达14年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并非偶然。早在清末,日本就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等一系列侵略行径,一步步将魔爪伸向中国东北,强行划定势力范围,进行政治、军事控制和经济掠夺。1927年的“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更让其独占中国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彼时,经济危机冲击日本,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日本统治集团便迫不及待地引燃了侵略的战火,试图通过对外侵略来转嫁国内危机。
       然而,野蛮的侵略者错误地估计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和气节。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一批批英雄儿女毅然奋起,他们中有军人,有知识分子,有普通群众,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迹,汇聚成了一部壮丽的抗日史诗。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因共同的信仰与责任汇聚一线,在各自的战场守护家国。正是这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儿女,用血与火筑起了民族脊梁。他们的牺牲与奉献,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北大营的枪声是沉默的呐喊,松花江的寒流冻不住中国人的骨血。杨靖宇胃中的棉絮和树皮,赵一曼留给宁儿的绝笔,都是这片土地最硬的碑文。他们的英勇事迹,值得永远铭记。

more+

【线上展览】|

【线上展览】| “为学 为事 为人——银幕荧屏上的教师形..

2025-09-10

教育是丈量文明厚度的标尺,是托举民族未来的基石。从仓颉造字播撒文明火种,到稷下学宫孕育百家争鸣;从古代书院、私塾传承千年文脉,到现代学堂开启民智曙光,教育始终以润物无声的力量,塑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而教师,正是这条道路上从未停歇的行者——他们以笔为犁耕耘心田,以声为炬照亮蒙昧,以身为桥连接过去与未来。
       光影交织的叙事长卷中,教师形象始终是时代精神的生动注脚。《祖国的花朵》中冯老师的循循善诱,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集体主义教育的探索;《凤凰琴》里余校长在山巅升起的国旗,是贫困地区对教育尊严的坚守;《无负今日》中跨越世纪的师者群像,勾勒出不同时代对“传道授业”的共同坚守……他们的故事从不局限于三尺讲台,而是与土地的脉动同频,与时代的使命共振。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为学 为事 为人——银幕荧屏上的教师形象”展,邀您一同穿梭于经典影像之间,回望新中国教育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感悟教师群体跨越时代、矢志不渝的育人初心与精神丰碑。

more+

【线上展览】|

【线上展览】| “光辉路 奋斗红——新时代红色主题戏剧作..

2025-09-06

红色戏剧,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深刻的精神内涵,在中国文艺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以戏剧艺术为载体,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文艺的宣传教育作用,红色戏剧是备受苏区军民欢迎的一种文艺形式。红色戏剧运动在宣传党的政策主张、丰富军民文化生活、争取革命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文艺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创作资源。如今,红色题材戏剧作品仍然层出不穷,在这些作品中,红色故事被以富有时代感的方式重新讲述。“光辉路 奋斗红——新时代红色主题戏剧作品展”盘点了众多新时代创作的优秀红色戏剧作品,这些作品为天地传正气、为英雄铸形象,深情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重整河山、改天换地的革命奋斗史,是对党百余年奋斗史的一次深刻的历史回望,一份诚挚的心灵之约。

more+

【线上展览】|

【线上展览】|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经典战..

2025-09-03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既是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主权而战,也是为世界和平与正义而战,更是为人类生命与尊严而战。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当抗日战争胜利的号角穿越八十年风云依然嘹亮,回望那段山河破碎的岁月,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中流砥柱,以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斗争,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光明。
       平型关战斗首战告捷,击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雁门关设伏,斩断侵略者的补给命脉;黄土岭击毙“名将之花”阿部规秀,让日军胆寒……这些经典战例,是浴血奋战的丰碑,更是忠魂铸就的传奇。“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经典战例主题展”邀您透过珍贵的历史印记,重温我党领导抗日武装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的壮阔征程,感悟烽火淬炼出的民族精神。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党的领导下续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让胜利的光芒永远照耀神州大地。

more+

首页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 25 页  跳转到 确定  共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