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中国速度!
张 媛
小学一年级的寒假,我和哥哥第一次跟着爸妈回老家。从山东的一个三四线小城,要回到陕西那边四五线小城的一个乡村,差不多要穿过半个中国,得经历公交车、长途汽车、火车、长途汽车、长途公交车、家里人来接我们的三蹦子等等交通工具的不断转换,经历二十几个小时的不眠不休,才能裹着一身风尘坐到奶奶那温暖的大土炕上,享受一碗酸辣可口的臊子面。但是那一次倒霉的很,在赶着回家过年的人潮人海中,我们四个人走散了,妈妈带着我,爸爸带着哥哥,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没有任何联系方式,也没有已经握在手里的连号车票,因为那时候我们在那个小城是没办法买到从省会济南出发的火车票的。这就是说,在那一次的回乡旅途中,农妇出身、只念了几年书认得一些字的妈妈只能一个人带着我自生自灭了。幸亏妈妈自己也带了一些钱,她很快就打起精神,提着行李,拽着我,拉起在农村赶大集的架势,在拥挤的人群里穿梭,终于挤进了买票的队伍。快到我们的时候,妈妈用手摁我的脑袋,让我蹲低点,我不解地大声质问她为什么呀,把我脑袋摁疼了!排在我们前面的阿姨听见我这奶声奶气的抱怨,还回过头来冲我们笑了一下。妈妈是没有耐心给我解释的,她只是用手摁着我的脑袋——这件事情,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其原因,或者说其目的——妈妈幸运地买到了一张站票,后来上车的时候,人实在太多了,妈妈超人力爆发,她从车窗里把我和我们的行李塞了进去,庆幸的是,车里的陌生人竟然也很照顾我们,帮着她一起把我拉了进去,只是我手里一直提着的一桶积木和桶盖一起掉在了铁轨上,来不及捡也没办法捡了,那是我们幼儿园组织参加演出发的奖品啊,我自己都没舍得玩呢!终于,妈妈也挤了上来,她把行李放在地上,让我坐在上面当座位,但是现在我竟然一点都不记得妈妈当时是怎么处理自己的了,座位是肯定没有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她歪在别人的座位旁站了一路吧。只记得下了火车,妈妈还带我住了个旅馆,一间屋子好多床铺的那种,第三天的中午,我们才和爸爸哥哥前后脚到了奶奶家。
这是我人生中参加的第一个春运,成为我童年记忆里永远不会磨灭的一笔,因为,坐火车真的很难熬啊!
前几天收拾书柜,发现几张我家孩儿爹上大学时候的火车票,几张站票,记录了那时候几段艰辛的旅程。在他家所在的那个西部小县城,即使是彻夜排队,他们能买到的也只有站票,如果偷懒不想熬通宵排队,那是连站票都没得买的,不能按时返校,就等着在家着急跳脚吧!得有一次买寒假返校的车票,他妈妈心疼他通宵排队太冷,用塑料杯子灌了一杯热水给他捂手,没想到杯盖没拧好,水一下子洒了出来,弄了他一身,结果他只能顶着正月里的寒风穿着冰冷的湿裤子回家换去了。那时候,从他家那里到我们上学的济南,也得将近二十个小时,据他的描述,火车上总是角角落落里都站满了人,想想那时他雷打不动地每年寒假回来带给我一箱苹果暑假回来带给我一箱桃,天可怜见,他是怎么把它们弄过来的啊!
前几年,我们国家铁道部开始推行互联网售卖火车票,不但省去了排队的麻烦,还让座位能够得到更有有效的利用。记得刚开始推行12306网站的那年春运,我跟我家孩儿爹说起农民工不会上网,这样的卖票方式对他们不公平云云,我家孩儿爹当时就对我这说法嗤之以鼻,说:现在不会不代表以后不会呀!果然,这才几年啊,智能手机的推广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便捷,现在,用手机买火车票还叫事儿吗?!
不但买票方便了,车速更是提高到让人不敢相信,现在再从济南到西安,坐高铁只需要不到六个小时,从天津到上海不到五个小时,从天津到北京只需要半个小时,住在天津而每天坐车去北京工作,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以至于京津城际列车都推出月票了。和火车提速相配套的是车站和铁路等基础建设的发展,而现在,连我老家的那个西部小县城和我家孩儿爹家那个比我家更往西的西部小县城都修了气派的高铁站了!看看现在高铁上舒适的座椅,感受着高铁平稳的运行,再看看美丽养眼的乘务员小姐姐,想想从小到大挤火车受的那些个罪啊,真觉得没法再幸福了!
火车购票方式的改变和车速的提高,只是我们社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再看看港珠澳大桥,看看我们的“天眼”,看看我们航天技术的发展,看看它们的研发过程研发速度,你确定你不会流下激动的自豪的泪水吗?反正我被它们感动哭了。厉害了,我的中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