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转眼已过了十月,那些曾经拥有的、失去的、在记忆的长河里,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进入了十一月,生命在秋的沉淀中,更加成熟,有了新的力量。
十一月是个好季节,没有冬天的寒义,却有冬天的气息。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漫山遍野的红叶,是生命中最美的颜色,美得让人窒息。那一丛丛高出地面的灌木,在阳光下舒展着自己的枝条,在即将迈入冬季的寒冷中,留下自己最后的温柔。这深秋的树木,热烈而豁达,它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是生命的颜色。就在这秋冬交替的时节里,那浓浓的秋意,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孕育着新的生命。
秋已暮,人未老,十一月,这个特别的时节,让生命的历程更加丰富多彩,让人生的道路不再孤单寂寞。
一、《诗林》
杂志简介:《诗林》杂志创办于1984年,是由哈尔滨文艺杂志社主办的诗歌刊物,是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诗林》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深秋穿越旷野
(摘自阅览室订阅期刊《诗林》2021年4月 姜超)
这深秋的阳光脚步踉跄
当它经过街心花坛
鲜花们彼此传染战栗
如同望见
病危通知单
万物终究交出命运
和各自的颜色。不须辞行
豆棵上的那只蝈蝈从容奏完一曲
坠入泥土而永不再起
这最后的恬适
闪着一丝白霜般的光芒
……
二、《名作欣赏》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期刊创办于1980年,是由名作欣赏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全国唯一的以鉴赏中外古今文学名著为内容的大型期刊,是鉴赏中外古今优秀文学作品的名牌期刊。以鉴赏、研究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培养文学欣赏趣味和艺术审美眼光,提升创研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荣获首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格丽克:我,那棵分叉的桦树……
(摘自阅览室订阅期刊《名作欣赏》2021年9 周小琳)
《野鸢尾》(THE WILD IRIS)有一种迷离又忧郁的美。阅读时,我们眼前有一团半透明的蓝紫色水雾笼罩着清晨的日光,而诗人逆光站立着,周围的一切影影绰绰冒着虚影,仿佛在随着水雾晃动。诗人不说话。这是在她家的后院,空气中浮满新生的草叶的气息,蝇虫热情而安静地飞舞其间,知名与不知名的花丛和植物挺立:紫色番红花、蓝钟花、紫罗兰、苹果树……还有一棵高大的、枝叶茂盛的桦树,只是后者的躯干不知何时早已裂开,显出一些与园子不匹配的脆弱与触目惊心之感,因此在园中的存在感尤其强烈。它与这满园的勃勃生机就这么硬嵌在一起,强行给这园地带来一种奇特又忧郁的质感。
三、《诗潮》
杂志简介:《诗潮》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共沈阳市委员会宣传部主管、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文学艺术刊物。本刊以新诗为主,兼及评论、随笔、散文、消息资讯及旧体诗词、书画为主的一份高雅艺术期刊。《诗潮》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中应运而生。创刊伊始,即以旗帜鲜明的“当代性、青年性、探索性”为办刊主旨,从创刊号开始的“青年与诗”,到今天的“中国诗歌扫描”,一直锁定青年诗群,以推举青年诗人为己任;鼓励探索、鼓励创新、大量发表领先当代新诗潮流的优秀作品。
馈赠
(摘自阅览室订阅期刊《诗潮》2021年9 杨金中)
山路细瘦,汽车左右腾挪、侧身从容让过群山
山脚下,羊群兀自低头,它们让过身后的荒芜之地
啃食草露如饮甘霖
秋天了,上苍的馈赠尤其丰厚
枝头上,野果经霜初红
它们慷慨地为鸟群,让出肉身
灯火为人间让出黑夜
天地阔大,祖辈们让出的屋隅指向
群星寥落
四、《对联》
杂志简介:《对联》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是中国出版界唯一海内外正式发行的“对联”刊物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对联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对联》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妙在渺小 精于平凡
(摘自阅览室订阅期刊《对联》2021年8 孙满仓)
从事文艺创作的人,一般都爱追求“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以期能给这个时代留下史诗性的长篇巨制。
著名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原会长林凡先生,却以逆向思维,把“低角度、窄视野、小格局”作为自己的创作格言。每构思一幅画,他都从片石、寸草、独木等“低角度”取材,再以“窄视野”匹配周边素材。最后以“小格局”安排画面,力求点点若明珠、件件皆精品。他把这一创作法则,总结为“妙在渺小、精于平凡”。甘于渺小,乐于平凡,在渺小和平凡中,品味芥子纳须弥的妙趣,把小事做好、做专、做精,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