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本馆快讯

宝安率先建成三级图书馆网络

发布时间:2008-08-29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宝安区工厂密集、人口众多、占地面积达全市总面积的1/3,图书馆服务量大、面广、任重。设立于宝安城中心区的宝安区图书馆,10多年来给了数百万居民百姓无限精神滋养,该馆也三度被文化部评为一级图书馆。
2003年起,宝图全市首创 总分管制 管理模式,推进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2004年,宝图率先引进国内先进的区域图书馆集成管理平台,并把全区各级图书馆工作人员纳入统一培训。当年,宝安实现区、街道图书馆“总分馆制”和“通借通还”管理,并最先纳入市图书馆“通借通还”管理系统。宝安区图书馆以阵地服务为基础,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三级网络体系全覆盖。
2006年,宝安区在全市首创“流动图书馆”项目,由政府出资为每馆统一配给全新图书3000册,图书资源在社区、工厂间有序地流动起来直达居民、劳务工家门、厂门口。目前,全区已建起“流动图书馆”44个,并将在年底达到54个。宝安区“流动图书馆”创新做法为全市提供了经验,为此宝图获得了市文化局颁发的“文化创新奖”。
服务企业、关爱劳务工,历来是宝安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2005年初,宝安区图书馆在福永大洋工业区建成全市首家“劳务工图书馆”,今年初,在今年大雪纷飞的新春之际,留深过年的劳务工们欣喜地迎来了艾美特“劳务工图书馆”的开业,浓浓书香把党委、政府的关心送到企业、工人身边。区文化局长吴少平承诺,到今年读书月前,全区“劳务工图书馆”将建成10个,每馆将分别得到至少1.5万册图书和10台电脑的配置,其中5000册为流动图书,可在社区、工厂间流动轮换以服务更多百姓。
今年,宝安区10个“劳务工图书馆”、10个街道图书馆、44个“流动图书馆”和20余个于近几年新建成的市达标社区图书馆,全部实现了与区图书总馆之间人、财、物一体化的“总分馆制”管理,和“网上续借、通借通还”的联网服务,除此之外,区图书馆还对全区100多个原村建图书馆提供行业规范和服务指导,这标志着宝安区三级图书馆网络已率先建成并覆盖全区。
如今,逛图书馆已不仅是看书、查资料,在宝图听名家讲座、泡英语沙龙、点播视频文化节目、参加儿童益智游戏等已成为新的文化消遣时尚,而专为盲人读者、小朋友开设的读书专区则更显人性化关怀。
关怀 把图书馆开到劳务工中来
宝安是远离家乡的外来劳务工们心中向往的第二故乡。宝安区承办了迄今以来的每一届“深圳市外来劳务工艺术节”,区委、区政府对企业的服务之心、对劳务工的关爱之意卓显其中。区委书记周林祥、区长李文龙多次视察企业、与劳务工谈心,并责成区文化部门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每一个在深建设者都能分享到这座美丽城市的文化建设之果,由宝安区图书馆全国首创的“劳务工图书馆”应运而生了。
今年春节,大雪纷飞使上百万劳务工选择留在深圳过年,由政府与企业合办的石岩“艾美特劳务工图书馆”即时建成开馆,受到劳务工热烈欢迎。大年初一,周林祥等领导来到工厂与留深过年的劳务工们一齐包饺子,他询问大家的工余生活如何安排,并表示今后政府将把更多好看的图书送到厂门里来。经区委区政府决定,今年,宝安区由财政拿出480万元经费,用于全区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其中包括10个“劳务工图书馆”的兴建。
8月3日,随着新安街道图书馆、石岩同富康图书馆、大浪同富邨图书馆和沙井畅鸿图书馆等四家“劳务工图书馆”的同时揭牌,宝安区今年新建的“劳务工图书馆”总数已达5家,作为区图书馆直属分馆的各“劳务工图书馆”,实行由区图书馆统一配送图书、统一服务管理、工作人员统一培训的一体化专业管理,并全部配备了电子阅览服务系统。出席揭牌仪式的市文化局领导对宝安区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大建基层图书馆的一系列创新做法及取得的成绩大加赞赏,认为宝安区在“流动图书馆”、“劳务工图书馆”建设和电子阅览室社区普及等方面的做法可为全市提供经验和借鉴。
创新 让全区图书流动起来
宝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桦曾表示,宝安区不仅要普及建设满足群众阅读需求的基层图书馆,还要高标准创建达到国家、省、市标准的“精品馆”;不仅要让宝安的各级图书馆的容量“饱满起来”,还要馆与馆之间的资源“流动起来”。
2006年起,宝安区又在全市首创“流动图书馆”服务项目,首批“流动图书馆”于当年4月挂牌,每间流动馆分别获得新书3000册的配置。“流动图书馆”这一创新服务,成功解决了关外社区居民、企业劳务工可读图书品种单一,基层图书馆资源短缺的问题,使区馆与街道馆、社区馆之间的图书有效流动起来,实现了资源共享,服务到更多的社区、工厂百姓。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宝安全区“流动图书馆”目前已有44家,按照建设计划,到今年底全区“流动图书馆”总数将达到54家,真正实现让居民、劳务工不出社区、工厂即可免费借阅到最新、最好看的图书。
去年,区文化局、区图书馆积极完成人均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指标,全区全年实现增量藏书23.9万册,全区三级公共图书馆实现总藏书348.78万册,一年可服务读者430万人次,其中区馆全年接待读者90多万人次、7个街道级图书馆接待读者71万人次、120家达标社区馆接待读者270万人次。宝安区图书馆,则成为全国最早获得“国家一级区级图书馆”资格的图书馆之一,与西乡、福永、观澜、松岗、龙华等街道图书馆和沙井岗、沙井沙二等社区图书馆一齐,成为深受百姓读者与市、区文化局称赞的 精品馆 。
“劳务工图书馆”、街道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和于近几年建成的各个市达标社区图书馆,已全部实现了与区图书总馆之间人、财、物一体化的“总分管制”管理和“网上续借、通借通还”的联网服务,这标志着公共图书馆三级服务网络已在宝安建成并覆盖全区。
拓展 把图书服务延引到网上来
“建成比较完善的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政府花费了几乎10年的心血”,宝安区图书馆馆长周英雄从壁柜里捧出一块由市文化局颁给“文化创新奖”奖牌出示给记者,周英雄一边用手轻轻拂去上面的微尘,一边谦虚地对记者说:“虽然已实现了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但要想服务好全区百姓,还需在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质量上不断求新,不能有一刻松懈”。不断创新,不断拓宽服务,宝图“数字图书馆”建设成为又一个亮点。宝安区图书馆先后引进和建立起中国知网CNKI、龙源电子期刊网、方正APABI电子图书等13个专题数据库,形成了完善的数字图书馆馆藏体系,持证读者足不出户即可登录数字图书馆网站对所有资源进行一站式检索、浏览和下载。同时,全区还开设了60间社区电子阅览室,现已全部开门纳客。现在,宝安人无论在家里还是办公室,只要按自己的阅证号及密码登录“宝安市民学习网”平台,即可免费阅读和使用该平台上丰富的课件资源。原来,这是宝图为读者奉上的又一项拓展服务。凭着这一项,宝安区公共文化建设、素质工程建设在全市又领了一回“先”。
周英雄表示,今年,宝图还将加大数字化建设,在全市率先推出语音续借系统、短信服务平台、VOD视频点播系统、数字资源跨库检索平台、读者个性化数字图书馆门户等多个数字化建设项目,全力为百姓提供更多现代气息浑厚的数字图书馆服务。
特色延伸服务新招频出
宝安区图书馆近年积极延伸服务,拓展了名家讲座、创业讲堂、本土文献抢救、政策信息参考、政府办事查询等服务项目,并在不增加场地、基本不增加费用的情况下开辟出盲人读书专区、少儿阅览室、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绿色上网等阵地和服务,体现了延伸服务和人性化办馆的思想。
创公益性品牌讲座名家荟萃
2004年开始,宝安区图书馆在全市率先独立主办公益性讲座活动,成功打造了 宝图星期讲座 这一公益性品牌活动。“宝图星期讲座”逢周末开讲,文怀沙、白桦、阎崇年、梁小民、梁文道、刘申宁、吕元礼等大师、学者先后在这里登台作讲,让读者尽享上品精神文化盛宴。由香港同胞、外籍人士友情支持的另一个品牌公益性活动“宝图英语沙龙”,开办近10年来给宝安无数英语“发烧友”带来欢乐。
抢救地方文献留存深港文化
深港文化之根在宝安,宝安地方文献的抢救、整理工作,对发掘深港历史文化渊源,留存深港文化之根具有重要意义。宝安区图书馆很早就主动担起了这项重任,设立 特色文献部 专门负责对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和开发,目前已征集地方文献2000余种,期刊报纸近200种。去年4月,宝安图书馆特色文献室正式开放并首发了《宝安文献志》(第一卷)。
《信息参考》13年长办常新
由宝图编印的文献资料《信息参考》(半月刊)到今年已连续办了13年,编印共300余期。该刊自创办以来紧跟时事热点,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收集整理、转载汇编各方信息,为区及各部委办局领导提供了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008-08-29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