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本馆快讯

社区图书馆:曲高和寡遭遇冷清

发布时间:2009-09-15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都市生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图书馆”往往代表着对学生时代的记忆和留恋:宽敞宁静的大房间,五花八门的各类书报,充实自由的阅读时刻,这样悠然自得的图书馆生活往往随着人们毕业、踏入社会而渐行渐远,而像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大型公共图书馆往往因为路途遥远而绝少涉足。作为市民“身边的图书馆”,社区图书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国外社区图书馆广受欢迎
在美国,公共图书馆几乎随处可见,它在居民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每搬到一个社区,居民都会在第一时间去寻找附近的社区图书馆。很多社区图书馆里有专门的儿童阅览区,可以免费借阅儿童图书、杂志和光盘。最吸引孩子的是“儿童读书角”,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带领和引导孩子们坐在一起读书,分享读书的乐趣和读到的故事。在威斯康星州的社区图书馆,在图书馆门外设有一个24小时开放的自动还书装置,还书人无需进入图书馆,可以将书直接放入装置中就可以离开。在尔湾文物公园社区的图书馆,门外有一项特殊服务:社区的人可以将自己的旧书捐给图书馆,而图书馆则以一两美元极低的价格将书卖给其它居民。
日本的社区图书馆不仅有图书借阅功能,还以完善的各种服务吸引社区居民。如琦玉县的小川町社区图书馆,从儿童图书室、咖啡厅、可以表演茶道的日本茶室,到设备齐全的影像播放设备和放映大厅,提供给居民阅读和休息娱乐的设施十分丰富。这里还有经常有计划地举办本地画家、摄影家的艺术作品展,而且还会提供将这些作品出租的服务。
国际图联规定:在城市内主要居民区,通常离图书馆1.5公里左右就要设立分馆,3至4公里就须设立一个较大的图书馆,每5万人应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以此为目标,北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倡导社区图书馆建设。据统计,海淀区图书馆目前已建立了38个分馆,朝阳区已建成万册社区图书馆50多家,几乎每个较大的社区都能找到一个社区图书馆。那么,这些社区图书馆的利用情况怎样呢?
北京社区图书馆门前冷落
团结湖社区图书馆2004年建馆时面积近300平方米,有10000多册藏书,而记者走访时却发现团结湖街道图书馆的左右两侧却被建材公司等单位“占据”,对读者开放的只有一间二三十平米的套间。午后,水碓子社区里人来人往,居民或下棋,或闲聊,或在馆前的长椅上闲坐,而图书馆内除一名管理员外空无一人。馆内有近十排书架,一张旧的大书桌,当记者表示对借阅感兴趣,希望看看书架上的书名时,遭到了管理员斩钉截铁地阻止,“必须先办理借书证,缴纳押金后才能浏览图书,否则不能进入,这是规定。”
去年刚成立的尚都国际中心图书馆是针对CBD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而设,有图书3000册、期刊60多种,以港台及国外出版物为主,也有通俗小说、畅销书等。尚都国际中心图书馆管理员告诉记者,这里持身份证件即可进入阅览,但不能外借,也未与其它图书馆联网。尚都图书馆里有舒适的沙发、崭新的桌椅,设有多媒体设备,可供读者观看广告、动漫DVD等资料片,还有一个整洁漂亮、电子设备齐全的小型报告厅。图书馆设在热闹的尚都国际中心写字楼内,但所处位置十分隐蔽,在写字楼入口也没有明显的标识,馆内除了两名管理员外空无一人。几个写字楼的服务人员和上班族都向记者表示,并不知道楼内有图书馆。
同样是近年重点建设的社区图书馆项目,麦子店外文图书馆以外文图书为主,馆内舒适的沙发、安静的隔间和简约明快的现代装饰使图书馆少了严肃冰冷,多了些温馨、轻松的感觉,相比传统图书馆都有不少改变。但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外借,据了解,这里除附近少数中老年读者外,一样面临着读者稀少的尴尬局面,据记者了解,这样门庭冷落的情况在北京的很多社区图书馆都普遍存在。
是不是人们不需要社区图书馆了呢?恰恰相反。据今年5月京华时报联合望京网的调查,几百位望京居民网上投票显示,他们生活中最缺少的一项就是“图书馆”。在西三旗,虽然早已有西三旗社区图书馆,但仍有居民在网上提议,建立一个小型“图书室”,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响应。家住亚运村的聂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曾专门上网查询到最近的社区图书馆是大屯街道图书馆,但步行过去仍需40分钟左右,坐公交车也很不方便,而且社区图书馆藏书品种和内容有限,而她最后还是选择坐公交车去国家图书馆借书。
居民需求应为先
随着北京社区图书馆不断增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显现:社区图书馆馆藏图书量和更新频率有限,无法满足各个年龄层居民的读书需求;相对于北京广大的地区和密集的人口而言,辐射范围仍然较小,尚未达到步行20分钟内就有社区图书馆的要求;管理思想相对落后,很多图书馆仍不能积极主动地以居民需求为目标调整发展策略,在居民中缺乏影响力,认知度不高;大多图书馆还停留在单纯借还图书的基础功能层面等等。
美国的社区图书馆通过网络“通借通还”来满足居民的各种读书需求。美国各个州间的图书馆都彼此联网,他们会将借阅申请发布给所有联网图书馆,然后免费从其他图书馆寄给你。当你归还此书时,只需将它还到离你最近的社区图书馆,他们会将此书自动归还回去,这种通过网络进行馆际互借的方法在香港和新加坡等地都很普遍。目前,北京的社区图书馆也在联网建设中,不少联网图书馆之间实现了“异地通还”———无论在全市哪个公共图书馆借的书,都可以在就近的社区图书馆归还。如果能进一步达到“通借通还”,对于各区的居民而言都将是极大的方便。此外,社区图书馆应该成为社区居民的活动平台和文化纽带,除了尽量满足各年龄段居民的图书需求外,也应该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举行文化、娱乐等活动;应提高服务意识,扩大在居民中的影响力等等。

 


2009-09-15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都市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