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本馆快讯

汽车图书馆“行走”的迷你图书馆

发布时间:2009-12-31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汽车图书馆具有投入成本省、灵活性强、管理规范、服务面广、效果明显等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阶段乡镇、村图书室建设及运行中所遭遇的困境。大力发展汽车图书馆,将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明智选择。
目前尚未有专业汽车公司投产功能齐全的流动图书车。所谓的汽车图书馆,一般都是购入大型客车经改装而成。车内主要设图书存放区、办公服务区、读者阅览区三大功能区块。配备无线上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图书充消仪、条码扫描仪、投影仪、阅览桌椅等必要设施。电脑安装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通过无线上网等现代通讯技术与图书馆实时互联。汽车开到哪里,图书馆的服务就“跟随”到哪里,相当于一个“行走着”的迷你型图书馆,在“走乡穿村”中一路撒播“阅读”的种子。
一个配置齐全的汽车图书馆,投入大约在60万元左右,可容纳藏书约5000册。因而,与其让一些村倾其所能、勉力建成一个图书室,而又缺乏后续运作的保障资金,还不如把这笔钱集中起来,投资汽车图书馆,让汽车图书馆来代行其职。
汽车图书馆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通过流动服务,实现图书馆公益服务的全面覆盖,特别是一些离市中心较远、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图书馆可通过综合分析全市乡镇、村图书室建设情况,以及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排定日程,有针对性地选择图书,定期送书上门,使之成为定例。也可以结合当地群众文化活动、集市和庙会,灵活调整服务时间、服务项目,使“流动图书馆”吸纳更多的读者。
借助汽车图书馆,还可以把乡镇、村图书室的图书流动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样,图书“活”起来了,图书室的生命力才能尽情彰显。
因为汽车图书馆属于公共图书馆,因此它的管理规范、图书质量有保障、品种丰富。不仅能够现场完成办证、书刊借还、图书预约等普通服务,还能为读者现场查询信息、下载资料等。凭借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丰富的数字资源,每到一个服务点,在借还书的同时,还可以播放视频讲座,使有限的下乡时间相对延长。通过汽车图书馆,还能把平时少有人问津的农技类图书在乡村找到知音,实现“为书找人”的逆向服务。
汽车图书馆是主动“流”到读者身边的图书馆,它不会给乡镇、村增添任何经济负担,也不需要有关方面提前作好准备或为接待工作耗费精力财力,它带给农民朋友的“利好”是实实在在的。以浙江上虞市最偏远的岭南乡白龙潭村为例。该村离市中心约47公里,单程车费9.5元,每天仅有上、下午各一趟班车。村民若要来一趟图书馆,得花19元车费外加一天时间,借书成本相当昂贵。汽车图书馆开进该村,不但给更多的村民带去了免费服务,也给他们带去了开放的意识和均等的服务理念,是公益图书馆服务的普及教育。
汽车图书馆在人人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保障广大读者阅读权益方面将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它架起了城乡文化传递的桥梁,极好地扮演了政府“文化使者”的角色;它一改图书馆“守株待兔”式的被动服务为“送书上门”的主动模式,变过去的为人找书为“为书找读者”。这样既盘活了馆藏,提高了文献利用率,又活跃了农村文化,浓郁了耕读之气,促进城乡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汽车图书馆将大有可为。

 

 

2009-12-31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